屏東市舊名「阿猴」,原為平埔族阿猴社的定居地。相傳大約在清康熙21年左右始有漢人移入屏東市墾居,而後出現市集,時稱阿猴街。日據時代則初設阿猴廳,西元1905年改為阿緱廳,西元1913年,下淡水溪鐵橋(俗稱高屏舊鐵橋)興築完成,大幅改善了屏東市對外交通運輸,因而奠定經濟發展的基礎。
屏東市位在屏東平原,由於擁有宜人氣候及豐沛水源,造就豐饒的物產,像是綠竹筍、茄子、椰子及牛蒡等,品質優良聞名全台,其中的牛蒡更遠銷香港及日本等地。而因為這裡的陽光充足,日照時數長,年均溫約在24℃,因此有「太陽城」的稱號,非常適合發展觀光。
早期的屏東市文教風氣興盛,因此可說是一座具有文化內涵的城市,時光流轉,也留下許多帶有歷史性的文化資產,譬如屏東書院、阿猴城門、屏東鄉土藝術館、崇蘭蕭家古厝、慈鳳宮、宗聖公祠、族群音樂館等,在在都値得細細地去領略當中的藝術、建築及故事之美。